主题:社会学
外观

(重定向自Portal:社會學)
社会学主题
更多关于社會學…… |
特色条目
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(德語: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)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·韋伯的經典著作,韋伯認為「新教倫理」與「資本主義精神」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。這本書由兩篇文章組成,上篇談〈問題〉,下篇談〈禁欲主義新教諸分支的實踐倫理觀〉,全書分成五個章節。此書主要討論的兩個重要概念便是「新教倫理」和「資本主義精神」,韋伯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正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關係。節制消費,以及強調勞動的觀念,逐漸為資產階級積累資本。資產階級累積自己的財富,在合理的範圍自由使用金錢,這些行為都是受到上帝所祝福的,因而不再擔心世俗中的財富分配不平均問題,因為他們認為財富的分配不均是來自於上帝意志的安排。 |
特色图片
![]() |
露宿街頭是一種社會問題,社會上有些人因為經濟能力不足,沒有固定居所。他們在城市中流浪、行乞或從事苦力等自由業,在公園、橋下等地睡覺。露宿者人數通常與整體經濟狀況攸關,例如日本於景氣好轉時,各城市的露宿者人數就大量減少。圖為日本東京街头的露宿者,事實上2007年全日本露宿者人數約有18,564人,而東京都內,露宿者就達4,690人,於全日本排名第二名,僅次於大阪府的4,911人。
维基专题
社会学家
皮埃尔·布迪厄(法語:Pierre Bourdieu,1930年8月1日—2002年1月23日)是一位法國社會學家,發明許多調查架構和術語,如文化資本、社會資本、符號資本、慣習和場域等。他的作品強調實踐與體現(embodiment)在社會動態和世界觀的建構所扮演的角色或其型態,經常處在反對普世化的西方哲學傳統的立場。布迪厄的作品受到許多傳統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影響,從馬克斯·韋伯開始關注社會生活中宰制和符號學的重要性,以及社會秩序的概念,最終轉變成場域理論。 |